【台灣奇蹟】
不養士,還辱士⋯⋯(嘆)
剛剛朋友跟我說很惋惜,因為我們的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和中國大陸對比,並不是由最優秀的人來擔任,所以才原地打轉。
農夫紳士我深以為然,因為中國大陸這三十年的進步只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,台灣問題早已經不是他們最重視的問題,甚至已經不是排名前五的問題,我們不用太往自己臉上貼金。
對岸現在可以說是財大氣粗,本身的人才培育環境不是沒有,211、985等名校在世界上的排名比台大高的有不少;如果有相關領域條件不足的話,就讓學生到國外學習,以後等他們海歸。這些人才只要不碰法政和近代史等敏感議題,以他們在世界名校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專業領域上,搭配黨國體制的高行政效率,絕對成果立竿見影。我必須要再重申一次,我們興建高鐵時,他們的整體GDP只有1.6個台灣,現在他們卻可以輸出鐵路技術,這代表什麼?更不用說北斗、自造航母、一帶一路、東協加N、RCEP、G20到G2的轉變,中國大陸的崛起不是現在進行式,而是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。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套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經驗,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,產生何種模仿效應。
然而,台灣並不是沒有人才,而是我必須從幾方面來剖析為何人才不願意為政府做事。
一是我們花多久的時間來培養行政院長?台大政治系的同學可能有印象,明居正老師曾說:「我們培養行政院長」,但是在以往官僚院長時代,要成為行政院長起碼要在官僚體系打滾十幾年、歷經不同部會或不管部大臣,歷練足夠了才能接掌閣揆。所以閣揆熟稔行政業務、專業能力足夠、人事穩定,政策自然不會鼠目寸光、欠缺完整通盤考量。大家很愛酸連戰等四大公子,但四大公子哪個不是名校畢業、學官領域禁得起考驗、施政成果良好,但現在如果是這樣的人才治國,大家願意嗎?不會,因為大家只會批評他們的家世、年紀、黨籍,而不是看背後代表的意義。
二是立法院變成人才屠宰場,官員得不到應有的尊重。大抵中國歷朝歷代的士大夫,都有一種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」的傲骨,是不會為五斗米折腰的。有這種「官癌」屬性的人,古代不多,但現在卻不知道為什麼多了起來。以前俞國華、郝柏村時代,台電董事長被立委拿煤灰當面吹、新聞局長被批評是傳聲筒,他們是憤而提出辭呈,因為他們心中有傲骨,認為官可以不做,但個人尊嚴不能丟。但現在我們回想八年執政中,舉凡像是龍應台、管中閔、劉兆玄、江宜樺等人,是怎樣被立委當成自家小廝般羞辱?以他們在學術圈、專業領域的名聲、地位,在兩岸或是世界都有一定的高度,卻被所謂代表民意的立委、覺醒公民這樣將尊嚴踩在地上踐踏,掛冠求去的心思我想不知道在他們心中縈繞了多久。
最後則是待遇,簡單來說我們願意拿多少待遇來請人才治國?我想在一個對待軍公教如此不友善的國家中,難啊!
反正政治或是治國這檔事一點都不難,無非就是「外行不能領導內行」,反其道而行則枉道速禍。中華民國吃前人遺留的財產吃很久了,我還不知道在國際大潮流底下還能維持到什麼時候就是了,或許這就是我們的悲哀吧!
韦冲霄 Haoxing Chang 你們應該有不少想法吧?